探索未来:气候教育青年创造营 海因里希·伯尔基金会(德国)北京代表处与中国青年气候行动网络在中国首家生物动力农业社区--凤凰公社举办了“探索未来:气候教育青年创造营”,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学生分享气候变化议题下多元化见解,塑造不同视角下的认知,采取绿色行动。
塑料图集2019 当今社会,我们与塑料的接触甚至多过于我们与亲人的接触。塑料无处不在,空气、水和土壤中随处可见塑料的踪迹。塑料是全球化的工具,也是资本主义发展晚期监管薄弱的缩影,即为了利益而将成本外部化,由个人和环境来承担的一种制度。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,大幅减少塑料生产和消费,并从地方、国家和全球层面出台规范,解决塑料污染问题。 pdf
乘着地球风暴——来自公民社会的地球工程治理简报 控制全球温度的潜在可能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权力和正义的严肃问题:谁有权控制地球恒温计,并根据自己的利益调节气候?如果这些激进的措施被认为技术上可行,那么谁有权来决定如何部署这些措施,谁的利益又会被排除在外? pdf
气候变化的烟与镜——面向公民社会的地球工程简报 过去十年以来,有少数——但越来越多的——政府和科学家们一直在推动从政治上考虑采用地球工程技术,即通过技术手段大规模对气候进行操纵,他们大多数来自世界上最强大、同时也是气候污染最严重的国家。 pdf
可持续性的辩论 伯尔基金会中国办公室与共识传媒联合主办“转型与共识:全球化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——2013中德发展论坛”。伯尔基金会主席芭芭拉·翁米斯希女士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,经济史学家秦晖教授就发展、增长与可持续性展开讨论。